关键要点:
-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一种格式语言,由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用于组织和表示html文档或网站的演示和功能。
- 学习超文本标记语言标签的最好方法是通过教育和免费的在线课程开始。
- css的设计目的是将网页浏览器窗口的演示元素与功能分离,从而更高效地设计表单功能和网站后台进程。
关于html的三个事实
html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
虽然一些人认为域名系统(dns)增加了超越计算机爱好者的互联网的使用,但html在快速公众采用互联网使用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早期的连接模型纯粹是文本,并且通常通过基于文本的用户界面(如dos)运行。这意味着访问信息可能很困难。更糟糕的是,文档可能以难以解析的方式进行格式化。
html和http允许以可读的方式在页面上组织文档。使用标签来组织文本,图像和链接到其他网站的链接取得了巨大成功。超文本标记语言背后的思想和概念驱使许多人进一步开发其功能。
快速事实
- 创建者(人)
- 蒂姆·伯纳斯-李
- 原始价格
- 免费
- 操作系统
-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 开发公司
- cern
超文本一词起源于60年代
在有关谁发明了互联网的激烈辩论中,'超文本'一词是由泰德·纳尔逊在60年代提出的,早于蒂姆·伯纳斯-李创造出广为成功的http和html组合。泰德·纳尔逊广泛地阐述了互联世界的思想。他甚至尝试用xanadu项目创建他的超文本系统。不幸的是,泰德·纳尔逊是一个超前时代的人。实现他的梦想所需的技术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1999年,泰德·纳尔逊在日本的庆应义塾大学。'超文本'一词是由泰德·纳尔逊在60年代提出的,早于蒂姆·伯纳斯-李创造出广为成功的http和html组合。
©belinda barnet,cc by-sa 4.0,通过维基共享资源 – 许可证
http是使html有用的协议
虽然广大人群对超文本标记语言更为熟知,但http协议才是首先使html工作的协议。蒂姆·伯纳斯-李在http和后台进程上花费了大部分时间。html是其结果。没有伯纳斯-李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就没有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是什么:解释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一种格式语言,由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用于组织和表示html文档或网站的演示和功能。没有html,网站将呈现为大块的文本。有了html,通过web浏览器访问页面的体验更加直观和有趣。
html+
html+是html的一个升级版本,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和标签,以提供更丰富的网站功能和交互性。
通过全球网络电子邮件组的在线讨论后,dave raggett前往与tim berners-lee会面。他们详细讨论了他们对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想法。之后,raggett回到了他在英格兰布里斯托尔的惠普公司的工作岗位。在那里,他开发了html+。html+添加了新的组织结构标签。这些结构特性包括图形、表格和表单。raggett还添加了一些功能以更好地适应文档转换。
html 2
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第二个版本保留了原始版本的所有方面。1994年,html 2.0发布,以扩展和改进其前身。文档格式是重点。新的和狂野的互联网浏览器的发布带来了确立标准和改进标准功能的需求。一些浏览器尝试通过一个新概念来补充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的改进,即创建特定于浏览器的标签层。
html 3.2
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超文本标记语言在使用中迅速增长,技术界需要更多的功能和标签。1994年的第一次万维网会议上,dave raggett向社区展示了他对html+的最新工作。经过深入讨论,他的工作和新增内容被认为足够重要,可以应用于html 3.0。
raggett然后与cern的一个团队一起开发了3.2版本。这个版本添加了标题图周围的文本流、背景图像、可调整大小的表格和数学函数。这个版本还引入了层叠样式表。
html 4
传统的超文本标记语言最大的版本和最后一次升级。html 4.01引入了css文件存在于html文档之外的概念。这使得每个页面的自定义更加容易,因为相同的css可以在多个页面上使用,而不需要为每个页面重写。html 4.01还添加了许多新的功能标签。
html 5
html 5是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最新版本。它于2014年发布,至今仍在使用。html5引入了对现代信息类型和元标签详细信息的支持,如地理位置支持标签。html5还诞生了一些其他新的标签,如email和password等表单标签,audio等对象标签,以及header和footer等语义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