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层和第3层是7层osi堆栈的关键层。它们在网络内部和网络之间的数据封装和控制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了解这两个计算机网络层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对于理解以太网、wi-fi和互联网等网络架构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网络中的第2层和第3层,并确定它们的主要区别。让我们开始吧!
网络中的第2层与第3层:并排比较
第2层 | 第3层 | |
---|---|---|
名称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是什么? | 7层osi模型的一层 | 7层osi模型的一层 |
主要用途 | 在物理连接的两个节点之间封装和传输数据,错误检测 | 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移动数据,并进行地址管理、路由和网络流量控制(交换) |
最初发布 | 1978年11月 | 1978年11月 |
有影响力的开发人员 | jack houldsworth、icl、hitachi、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 jack houldsworth、icl、hitachi、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
数据单元 | 帧 | 数据包 |
与dod模型的关系 | 局域网接入 | 互联网协议 |
主要协议 | 无线局域网(wlan)、wi-fi、以太网 | 互联网协议(i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 |
网络中的第2层与第3层: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2层和第3层都涉及在节点之间通过介质封装和传输数据。第2层和第3层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 第2层,即数据链路层,涉及在网络内部封装和传输数据。
- 第3层,即网络层,涉及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封装和传输数据。
第2层是第3层的下属。数据链路层通过在本地封装和传输数据来响应网络层的服务请求,而网络层将该数据移动到另一个网络。它们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是在家庭wi-fi网络(第2层)中生成的数据通过路由器(第3层)传输到互联网。
这两个osi层之间的其他区别包括数据链路层上数据的组装为帧,而网络层上为数据包。
什么是osi模型?
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是一种广泛采用的7层架构,可用于描述任何网络模型。
它是由jack houldsworth在1970年代开发的,他是英国计算机公司icl letchworth development centre的经理,将这个概念作为公司在欧盟大型机工作中的一部分进行了发表。
这个概念模型为协调与网络内部各个系统互连相关的各种协议和标准提供了一个框架。
osi模型由7个不同的层组成: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数据的移动和交换在7层模型中以实际形式(例如数据位的传输)和更高层次(例如网络应用程序的整体工作方式)表示。
osi 7层模型是分层的。每一层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只与上下相邻的层进行交互。每个中间层都由其下方的功能层提供服务,并向上方的层提供其自己的功能。
第2层是什么?
在osi模型中,第2层是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涉及直接连接的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与网络的这一层有关的协议和程序指定了如何连接或断开两个物理设备(节点)以及数据流控制。
一旦连接,数据以数据链路帧的形式在同一网络级别的设备之间传输,这些帧是数字传输的单位。在该网络中的一切都与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有关。数据在网络之间的传输或全局寻址是较高层的关注点。
这包括局部寻址、传递以及希望访问介质进行数据传输的节点之间的任何必要的仲裁。数据链路协议还指定如何预防或管理帧冲突。
第2层和第3层是互联网协议的关键组成部分。
©esb professional/shutterstock.com
第2层有两个子层
- 介质访问控制或mac层:这是一个重要的层,它指定了网络中设备如何获得网络访问权限和交换数据的许可。
- mac层提供的服务包括多个访问方法,以便超过两个设备访问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 冲突检测和避免协议,例如csma/cd和csma/ca
- 物理寻址(mac寻址)
- 数据的分组封装
- qos或质量服务控制,指定最佳网络性能
- mac层提供的服务包括多个访问方法,以便超过两个设备访问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 逻辑链路控制或llc层:该层提供了用于数据链接的逻辑或协议,管理错误检查和帧同步以进行正确的数据提取。llc层的服务包括:
- 错误控制,在检测到错误时重新传输数据包
- 流量控制,管理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ieee 802规定了著名的网络协议的mac和llc层,包括wi-fi(802.11)和以太网(802.3)。
第3层是什么?
第7层的第3层osi模型是网络层。该层涉及在不同网络之间有效转发数据包的程序和功能,通常通过中间路由器进行。
网络层是由许多节点组成的介质,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地址。连接的节点可以将其数据传输到其他已寻址节点,网络将通过直接或经过中间节点完成传递。如果传输数据包对数据链路层处理过大,网络可以将数据包分割为较小的片段,分别发送并在目标节点处重新组装。
网络层的功能
网络层功能涉及将任意长度的数据包从源传输到目的地,跨越一个以上的网络。这是跨网络的数据传输,而不是数据链接层的本地数据传输。在osi层次结构中,网络层:
- 通过响应其服务请求为传输层提供服务
- 由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响应其网络层的服务请求
网络层的特性包括…
- 无连接通信:数据包可以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传输,无需握手或确认。这的一个例子是internet协议。
- 主机寻址:每个主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址。该地址确定其在网络中的位置(例如,互联网上的ip地址)。
- 在网络之间的数据包的消息转发:通过专门用于两个不同网络之间双向数据传输的网关和路由器来实现。
第2层 vs. 第3层:6个必知事实
- 路由器是第3层设备的最常见例子。
- ethernet交换机是最常见的第2层设备。
- 第2层交换机使用mac子层连接网络组件。使用mac地址可以快速进行设备认证,实现网络节点之间数据的高效传输。
- 第3层交换机(也称为多层交换机)充当路由器和交换机,以提高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它们通常处理ip地址。
- 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是网络硬件组件的物理地址。它由一个独特的12位数字地址组成,可以被网络中的其他节点识别。
- internet协议地址(ip地址)是为使用internet协议传输数据的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地址。这个字母数字地址用作标识符和定位器。
底线
第2层和第3层共同提供了网络内部和网络之间的快速高效的连接。尽管这两个层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的关系非常相互依存,支撑着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网络应用,如互联网、以太网和wi-fi。
此帖子顶部的图片来自©jlstock/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