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普及发展,博客已经成为大众发布和传递信息的主要互联网工具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博客的商业价值也被滥用,2008年9月份IT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博客变味:从一方净土沦落为企业枪手”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看过该文之后,我曾在新竞争力网络营销博客的一篇博文“ ”中给予介绍。
文章特意写道:“就在方兴东接受采访前的8月26日,其个人博文《奥运新媒体大战 新浪一马当先》被推荐到新浪博客首页。在4大门户网站均为北京奥运会期间的视频大战各自吹嘘的时候,方兴东的文章同样因为数据争议而被视为公关软文。难道中国的博客教父也被新浪收买?有知情博主透露,这是方兴东跟新浪有合作的缘故。另有博主也证实新浪确实曾找过一些知名博主为其写软文,鼓吹其在奥运大战的领先地位。”
中国博客教父方兴东被新浪收买了吗?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即使方兴东那篇新浪一马当先的文章有明显的倾向性也不能因此而认为方兴东就是新浪的枪手。
现在企业枪手博客肯定存在,这些枪手有些是公司员工,有些是收买的网络写手,有些可能是专门委托网络公关公司代为操作,不过因此把所有涉及到企业/产品的博客文章都认为是枪手博客,我认为是没有说服力的。对此我是这么理解的:博客代表的是个人观点,一篇好的博客文章必然带有浓重的个人感情色彩。一个博客作者对某个企业/产品有好感或者有一定的个人关系,在博客文章中有所偏向是很正常的,如果因为文章中有一点倾向性就认为是企业枪手,那么互联网上的企业枪手是不是也太多了?
我曾注意到,在我的新浪博客中,某次表扬过某个如家酒店在一个细节方面处理的很人性化,就有人在博客评论中说我是如家的枪手;另一篇批评中国移动的文章,马上就有人留言说我是中国联通的枪手。
尽管这些评论和留言让人觉得很可笑,不过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也很可能反映出博客文章不仅受被提及的企业重视,同时也会受到该企业竞争者的重视,说不定指责博客作者是枪手的人恰恰是某企业的枪手。对于这些评论我一般是不会关注的,也从来不去回复或者删除博客文章后面的评论信息,读者阅读我的文章,他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哪怕是片面的、错误的,这些都不会影响我自己的立场,也不会影响对以后的博客写作方式。
如果从企业博客营销的角度来看,这种枪手博客现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在于:博客营销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于博客营销的操作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博客文章都能发挥营销作用的,如果应用不当,甚至可能得到负面效果。